首页 > 综合资讯 > 法律援助
养老钱成了“唐僧肉”
发表日期:2009年3月16日   阅读:2119次

    为什么上当的总是老年人
  老年人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,手中总会留一些“压箱底”的钱,可这些养老钱如今却成了骗子眼中的“唐僧肉”,各种套钱陷阱,盯住了老年人的腰包……
  健康不成反受气
  人上了年纪,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健康。老人们常想,一来退休金有限,负担不起大额的医疗费用,二来不愿意因健康拖累子女。于是,特别注重日常保养。正是看中这点,很多“生财有道”者,将圈钱的方法与老人们的健康“紧密结合”。
  “祥康三七银杏茶”、“天曲益脂康”、“糖防工程”……近年来,早报已经不止一次揭露这些骗局的面目,但还有不少老年人依旧“前赴后继”地被骗。那些门类万千的保健品,动不动就被冠以能治百病的良药,骗得一些老年人晕头转向。
  这些骗局无非就这么些伎俩:到社区开个健康讲座,发给老年人一些肥皂毛巾,然后就把老年人的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登记下来,过段时间就开始打电话,叫老年人去参加什么茶话会或者免费旅游(时常结合某些节日),到了活动现场专门有“专家医生”鼓吹,安排几个老年人现身说法,接着就是健康体检,不查不知道,一查全是病,然后就是推销产品,把那些吃不死人、看不好病的保健品吹得神乎其神,你不买还不行,专门有些“保健顾问”盯着你。
  除了卖保健品的还有卖保健器械的,一张“按摩床”动辄上万元。有些产品还会跟高科技挂上钩,什么“航天技术”,牛皮吹得比天大。
  近些年来,这种打着送健康的名义,骗取老年人信任,高价推销保健品的事情屡见不鲜。心怀不轨的骗子利用老年人求健康心切的心理,诱惑老人们花高价钱购买没有任何效果的“药品”,等老人们发觉上当时,骗子们早已人间蒸发。最终,想得到健康的老人们,不仅损失了钱财,还惹了一肚子气。
  贪小失大被迷惑
  除了利用健康的幌子行骗以外,一些花样翻新的“利诱法”也瞄准了老年人。
  这里举一个例子:有一起案子发生在去年,翠苑五区79岁老人俞大伯被骗走6万元退休金。
  那天,俞大伯从华商超市出来,碰到一个40多岁的男子,装着跟老人很熟悉的样子。
  尽管俞大伯从来没见过这个人,但他又觉得是自己上了年纪,记性不好,于是也就聊上了。这时来了一个农民工,手里拿着一张一角纸币,1980年版的,这张钞票上的“中国人民银行”这几个字是倒印的,说是错版币,要去银行换(骗子自制的)。
  40来岁的男子说这错版币值28万元,要农民工卖给他。农民工声称自己赶着要去工地干活,开价10万元贱卖。
  男子随后又打电话叫来在银行工作的同学(同伙),要求验明错版币的真假。同学来时,手里还拿着一份“中国人民银行”的红头文件,上面清楚地写着这张一角错币值28万元。
  于是说见者有份,3人平分。不过两人都说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,叫俞大伯先垫付一下。
  俞大伯信了,回家拿了6万元交给了骗子,骗子叫大伯等着,他们去银行换钱,结果就没再回来。
  而那些以“捡到钱包平分钱财”、“家传古董要急兑现金”为由,骗走老人们积攒多年的辛苦钱,更是频频见诸报端。
  为什么受骗的总是老人
  都说“姜还是老的辣”,说明年长者经验老到,能够识破玄机。可现实生活中却又形成了明显的反差。
  老人容易受骗上当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一是一些老人的防御心理差,信息闭塞,往往没有认真分析就轻易相信别人;二是老人祈求健康的心理较强,易被不法分子利用;三是存有贪小便宜的心理。
  老年人要走出被不法分子诈骗的怪圈,除了自己要提高警惕外,还要社会各个方面重视起来,多方建立“防护网”。比如各个社区加强宣传力度,通过各种形式揭露骗子伎俩,并形成一定的宣传制度。当然,有关职能部门还要及时查处并严厉打击这类犯罪行为。


版权所有:异地养老网站 备案证书下载 苏ICP备12009322号-1 地址:中山北路281号虹桥中心1323A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