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 综合资讯 > 孝行天下
晚辈孝 老人笑
发表日期:2009年6月23日   阅读:1998次

晚辈孝 老人笑
——记百岁歌者栗德昌

    重阳节前夕,笔者随市、县两级老龄办领导,走访了辽阳县穆家镇古树村百岁老人栗德昌。
    从辽阳县城首山南行进鞍山市区,沿着人民路西行过二台子、大郑台,继续西行不远便走进了掩在树荫中的古树村。在一家小卖店门前沿村街西行五十米,就是栗德昌老人的家。老人自己住一座小三家青瓦房,院子里的甬道两旁是菜地,种有西红柿、茄子、辣椒、芸豆、罗卜、白菜等。东院是老人的大孙子家,前院是老人的女儿家,老人的日常生活由女儿为主来照料。听说我们来访,住在本村的亲戚、邻居都赶来看热闹。
    老人一身黑衣蓝裤穿的整齐洁净,满头白发,双目炯炯有神。一口牙都掉光了,说话难免“漏风”,但耳不聋,眼不花,能走能动,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健康硬朗。见来了客人,老人起身自己穿鞋,然后坐在炕沿上,和我们搭话唠嗑。看见老人身旁放着一本《人活百岁不是梦》的书,我问老人这么大年岁还看书?原来老人小时候读过四年私塾。年轻时喜欢读报看书,现在也是每天的活动内容之一。这本《人活百岁不是梦》是孙子刚从县城里买回来的,老人看了好几遍了。
    栗德昌老人1908年5月出生在古树村,当年叫栗家古树子,栗家在古树村是一大户,共有200多户,占了整个屯子一多半。老人生有一儿四女五个孩子,老人的大女儿当了太奶,老人家已经是五代同堂的百岁人瑞,第五代已经是12岁的小学生了。膝下晚辈总人口100多人,聚到一起是个很热闹的小社会。
    晚辈们给老人总结出了三条长寿经验。一是勤奋劳动。老人一生务农,手脚勤快。干活不惜力气。二是好性格,爱唱爱乐。为人随和,不计较,不争执,待人宽容。爱唱歌喜欢乐呵,年轻时就爱唱歌。到了老年更爱唱了,平时没事到小卖店和大伙儿聊天,让唱就唱,说唱开口就来,村民们称老人为“百岁歌者”。市、县老龄办领导到家看望自己,老人高兴了,在孙子媳妇的提示下,老人清了清嗓,开言唱道:“过了山海关,大炮响连天,……”。随着老人的歌声,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战乱年代。老人声音虽然不够洪亮,但底气十足,唱的熟练。我们怕老人家累着,叫停下,老人坚持唱到歌尾。唱歌是老人的一个爱好,劳动中老人也经常哼哼唱。三是吃东西不挑捡。农家饭菜他啥都吃,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讲,做到了饮食营养均衡。一日三餐,按时按量,到了饭时就得吃,晚了老人有意见,每餐不过量,不管啥东西,都是八分饱,从不贪吃。吃完饭呆上一会,就出去走走。

    对于栗德昌老人的长寿,村民们则是这样总结的:“人家老爷子命好,有一大帮孝顺的晚辈,子孝孙贤,每一天过的都是和和气气,乐乐呵呵的,没有操心事,不用生气,家庭和睦,这才是老爷子长寿的因由呢。”我在采访的过程中,也感受到了。老人的儿子、媳妇、女儿、女婿、孙子、孙媳妇,每个人都把老人当孩子一般呵护。老人76岁的儿子看上去就像50多岁的人,他一脸实在地说:“家里老人能活到100多岁,我们当儿女的感到脸上光彩,我们尽孝,侍候好老人,自豪之余感到幸福。”儿孙们的孝道,让老人感到满足,幸福生活让老人走到哪里,都喜欢唱几句,以此来感谢生活。
    如今,老人每天都坚持走动,不过不能像以前那样行走了,需要拄个拐棍,但出去走走是每日“必修课”。有时候还到院子里的菜地去拔草,给秧苗培培土。站在那儿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,他说看着绿莹莹的秧苗,心里高兴。每到农时,老人总会提前叮瞩晚辈:啥该种了,啥该铲蹚了等等。他把自己的这份叮咛和提醒看作是自己作为一个农民的责任,也是对晚辈们的一份关爱。(文/臧龙海) 



上一篇:无     下一篇:浓浓敬老情
[打印本页]      [返回]
版权所有:异地养老网站 备案证书下载 苏ICP备12009322号-1 地址:中山北路281号虹桥中心1323A座